|
@大学新生,请带上这三个“行囊”连日来,许多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逐渐发放,一些高校已基本确定了开学时间。经历了漫长等待,大学的校门终于打开。被疫情阻隔在外的大学生们终于可以重返熟悉的校园。 那些刚刚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大学新生,对这一刻更有着不一样的憧憬。整个社会对大学活力的再现也满怀期待。无论如何,大学马上要开学了,每个学子都需要整理好自己的行装。除了生活必需品,大学新生们可能还需带上三个特殊的“行囊”。接下来就跟随滇云书院招生办新闻中心一起来看看吧~ 第一个行囊 卫生防疫的自觉 高校是知识的象牙塔,也是防疫的重点场所。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随身带来不乱丢垃圾、更加讲究个人卫生等良好的卫生防疫习惯,人人就都成了防疫的参与者。如此,大学的安全就有了坚实保障。 第二个行囊 野蛮体魄的决心 毛泽东在《新青年》上发表《体育之研究》一文,将体育的重要价值概括为“文明其精神,野蛮其体魄”。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,过硬的体质是抵抗病毒侵袭的最后一道防线。 近些年,有关我国青少年、大学生与周边一些国家年轻人身体素质的对比研究,更是令人忧心。即将进入大学的学子们,风华正茂,是家庭的希望,是国家的未来,绝不能变成手无缚鸡之力的病弱青年。下定决心,加强体育锻炼,“文明其精神,野蛮其体魄”,才能提升自身抗击风险的能力,为未来的学业、事业乃至整个人生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。 第三个行囊 兼济天下的理想 令人欣慰的是,疫情发生后,很多大学生积极投身防疫一线。大学是人才培养的高地,莘莘学子是国家科技创新的希望,被寄托着国家、民族乃至人类的期许。这样一群年轻人,不论学的是何种专业,都应从这场疫情展现出的“舍生忘死”“守望相助”等国人精神中汲取力量,立兼济天下之志,做造福社会之人,不负青春一场。 100多年前,李大钊先生热情称赞:“青年之字典,无‘困难’之字;青年之口头,无‘障碍’之语。”那个年代的90后,高举五四运动的精神火炬,在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中开辟了中国的光明前程。 今天,新时代青年也面临着一些国家、民族乃至人类绕不开的挑战。尤其是今年这一届大学新生,人生际遇注定大不相同。奋斗的青春最美丽,滇云书院招生办新闻中心愿大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抖擞抖擞精神,带好行囊出发,意气风发地去迎接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”的时代使命。 |